尼勒克县“小书记”的大舞台
2019-11-21 17:0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赛普勒村因村南边的赛普勒古城而得名。走进这个村,古城的沧桑衬托着新村的靓丽、整洁、和谐、安逸,让人一眼望穿历史和现在,产生一种强烈的落差感。

  就在两年前,赛普勒村还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自治区级的重点贫困村,是尼勒克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从一个“后进村”变身为全县的“示范村”,赛普勒仅用了一年多时间。村民都说这一切离不开伊犁州审计局驻尼勒克县喀拉苏乡赛普勒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军卡。“她把村民的大小事情都当自己事儿”“在工作上,再小的事情她都严格要求”……提到军卡,村民称赞、村干部敬佩。

  赛普勒村因人多地少,干旱缺水,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导致全村农业增产增收相对困难,贫困户、低保户多,贫困程度较深。军卡也就是在赛普勒村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上带队入驻的。驻村之初,面对临时的办公阵地、涣散的干部队伍,军卡强烈意识到建强党支部的紧迫性。在县委组织部和乡党委大力支持下,该村调整了村“两委”班子,吸纳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五大中心”任职,按程序调整了2名工作落实不力的村干部,形成了结构科学、梯次储备的干部队伍。为解决村干部能力弱、思路不开阔等问题,工作队在推进“一支部五中心”建设中,按照因人设岗、强弱搭配、帮带搭班原则,科学配置人员,定人定岗定责。同步制定了干部学习、积分制管理、考评考核等23项工作管理制度,推动各支驻村力量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各司其职。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赛普勒村干部实现了从“带着走”到“自己走”的转变。

  观念一变天地宽。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依托尼勒克鱼水情三文鱼养殖基地,引导36户村民入股做股东,村民有了长期稳定的分红收益。村里还依托扶贫项目,打造庭院经济示范点,定期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激发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激发着赛普勒村村民务工增收的热情,办事干脆利落的军卡带领工作队多方联系协调用工单位,让300多名村民走出家门,走向全疆各地,走向内地省区,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随着一项项扶贫项目落地,一件件民生实事推进,赛普勒村在这位蒙古族女书记的带领下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昔日的苦甲天下“蝶变新生”了。军卡通过项目资金争取一点,派出单位支持一点,乡村两级挤出一点的办法,协调解决了大量村民有关教育、医疗、安居富民、大病救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挑柴担水用肩膀,使命担当靠心量。”军卡用辛勤的汗水在赛普勒大地上浇灌出了丰硕的成果。2019年赛普勒村被评定为九星级村级党组织,一幅幅“家富、村美、民乐、人和”的幸福画卷正次第铺展开。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