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20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数量不断增加,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农房不断增多,如何“唤醒”这一沉睡的资源,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本报介绍上海奉贤区、浙江绍兴市两地的探索,希望给其他地方带来启发。
奉贤: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
离都市很近,这是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益民村最明显的区位优势。益民村作为奉贤北大门,北有金海公路隧道,到徐家汇仅需半个小时;南有S4大叶路出口,直通浙江。
在上海奉贤区,像益民村这样的村子不少,年轻人一般都在当地的城镇或者中心城区生活,村里常住人群大多是老年人,占比高达70%,由此产生了大量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农房,如何盘活它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奉贤区的做法是充分挖掘各村的优势和特色,让农民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真正得实惠。
“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胆子蛮大的。”64岁的吴宝兴非常骄傲。2018年3月,益民村率先实行宅基地流转的试点工作,在全村找点位,包括吴宝兴在内的3户自发要求试点,这3家均为三层小楼,每家都有4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33平方米。
由于3家宅基房屋年久失修,村委会便严格按照占地面积不超,建筑面积按原先农民建房标准的政策要求将房屋推倒重建。由村里出资,设计、用料、颜色等均听取户主自己的意见,并鼓励现场监工,保证房屋质量。
同时,考虑到当地农村的生活习惯,前面楼房作为公司总部入驻,楼房后面给老百姓留了两间40平方米的小屋,楼房和小屋用绿化带隔开。“书记、主任真的很细致,每个环节都让我们参与。”61岁的何福祥说,“这个政策确实好。”
村里和老百姓签下15年的流转协议,租金每平米每五年递增0.1元,即前1-5年,每天每平方米0.7元,6-10年为0.8元,最后5年为0.9元。15年后房屋还给老百姓,如果他们仍然愿意继续流转出租,就可以继续签协议,真正做到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这样算下来,平均每户人家每年的租金收入可达10万元。和以前两三万的租金相比,增收将近7万元。随后,村里进行招商引资,将房屋出租。
2019年4月23日,村里已成功和小翁双杰工作室签下5年的租赁协议,以每天每平方米1.5元的价格将其中一栋房屋出租,每年租金22万元,从差价中赚取成本。“我们预想,3栋房子入驻的企业每年能创造500万元的税收,村里能有25万元的税收,15年后不仅能够回收成本,还可以盈利。”村委会主任算了一笔账。“放心,省事,省力,在家就能赚钱。”这是老百姓对村里政策最直接的理解。
村子利用距离市区近的区位优势招商引资,吸引公司总部入驻农民的闲置庭院,既可以提高农民的租金收入,又可以增加税收。按照奉贤区政策规定,区镇两级税收实得部分全部留给村里,成为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村民除了租金,还能够拿到集体分红。“一庭院一总部”,可谓以庭院吸引公司总部,用公司总部推动庭院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益民村的试点工作是为了让老百姓放心,也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村委会跟老百姓签订协议,再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营平台招商引资。老百姓的收益得到切实保障,但村里的经营平台却承担着不小的风险。
资金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前期需要投入,运营需要成本,村集体“家小业小”,村干部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豪情,却没有与此相匹配的底气。因此,接下来以这样的模式再进行流转,资金不足成为最大的阻碍。
“下一步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希望能有更多民间资本的投入,引进国企,让企业代资建房。”益民村党总支书记顾中演说。如果有企业看中村里的点位,可以通过村里和老百姓协商。这样,老百姓跟村里签合同,村里和企业签合同,双方都有保障,都能安心。
完善的制度设计需要考量方方面面的风险,合同一签就是15年,如果15年之内动迁怎么办?益民村的做法是让评估公司提前介入,对翻建之前的老房子评估,如果遇到动迁,老百姓按照老房子的评估结果得相应补偿,增值部分归村集体所有。(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