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突如其来的疫情,阻碍了不少外出务工者的脚步。留在家的日子里,他们发现,家乡的“父母官”也在不遗余力地为他们谋“饭碗”,充当“店小二”的角色,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
本期介绍的内蒙古、湖北两位青年的创业故事,便是生动的诠释。他们深有体会地说,有“父母官”呵护着呢,事儿办起来方便多了!
内蒙古阿左旗苏木雅:镇长陪着对接种植户
苏木雅(前)到地头采购。 蔡薇供图
“虽然现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了,但我还是喜欢在‘驼铃生鲜’上买菜,特别便利。”通过“驼铃生鲜”微信公号买菜,已经成为内蒙古阿左旗巴彦浩特镇居民刘银花的习惯。
这个平台是巴彦浩特镇青年苏木雅创办的。春节期间,本地蔬菜滞销的新闻铺天盖地,原本在宁夏从事程序设计的苏木雅从中发现了商机,打算利用职业所长,设计一个生鲜平台帮助农民销售蔬菜,“把咱们最优质的菜品传到这个平台上,并提供送菜上门服务,农民和消费者都得益。”苏木雅说。
经过打听,当地还没有叫得响的生鲜平台,这是一个市场空白。可怎样组织到优质货源呢?苏木雅第一时间到巴彦浩特镇政府介绍了自己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副镇长李源一刻都不耽搁,“走,我带你去见几个种植大户和贫困户。”接下来的几天,李源和苏木雅一起跑了七八家种植大户,商谈合作意向。见是副镇长陪着来的,很多种植户看好苏木雅的创业计划。
在实地调研中苏木雅发现,比种植大户处境更难的是一些散户,因为大户都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我要让更多农户从生鲜平台中收益。”苏木雅通过镇政府获得了一张种植户清单,每个村都有哪些品种一目了然。接着,他照着清单一家家打电话沟通,再到温棚里拍照、调研,然后用了一周的时间加班加点,在微信上开发了“驼铃生鲜”公号,“上架”了沙葱、牛奶、芦笋等蔬菜。
巴彦霍德嘎查种植户乔铃元有6棚草莓,疫情发生以前供阿左旗居民休闲采摘,本想着过年期间能赚一笔,没想到草莓差点全部烂在地里,愁煞人。幸好,她和苏木雅对接上了。“我们负责采摘,他负责配送到用户手里,六棚草莓很快卖完了。”乔铃元高兴地说。
在平台推广的初期,苏木雅在各个群里推送链接打广告,“很多人看到打广告的就烦,我被从群里‘踢’出好多次。”苏木雅一边被“踢”,一边继续转发,当地政府、媒体也大力推介,“知名度和可信度一下子提高许多,有地方领导支持就是不一样,比我单打独斗强多了。”
不久,苏木雅的电商平台得到了政府电商扶贫项目的支持,在巴彦浩特镇各社区建立了服务点。苏木雅于3月20日创办了内蒙古吉星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走上了创业路。
湖北恩施李宗潮:“科技保姆”送上“技术包”
李宗潮(右)和父亲一起修建养殖场。 伍锡章供图
“看这些小猪多健康。”湖北省恩施市三岔镇三元坝村村民李宗潮,近日每天从当地的工地打零工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他圈养的十几头生猪。
李宗潮的父母身体不好,是村里的低保户,近年来他一直在外务工贴补家用。原本准备正月过后即去福建打工,不料却因疫情困在了家里。
“李宗潮,镇上在‘点对点’组织农民工返岗,你报名不?”3月中旬,防疫形势好转,村扶贫“尖刀班”忙着摸排村里劳动力的务工意向,对接企业用工需求。扶贫干部找到李宗潮,询问他是去还是留,针对性地做好服务指导。“最近养猪行情还可以,我计划着自己在家创业养猪。”李宗潮说,“老人年纪大了,孩子还小,不打算出去了。”
说干就干,李宗潮联系工厂,拉砂石料、平整土地,和父亲一起建猪舍,并先期购买了两头母猪和10头小猪。
“我家的小猪不怎么吃食,还有点拉稀,这可怎么办啊。”由于没有养殖经验,李宗潮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他急忙求助兽医李明见。
“喂养小猪,你要注意饲料调配比例,适当加一些苞谷粉,不然肠胃容易出问题。”李明见第一时间来到现场传授经验。
对滞留在家、有意愿发展生产的群众,三岔镇采取农技员和畜牧员上门指导、合作社对接帮扶的措施,提供“保姆式”服务。见李宗潮下定决心在家创业,村“尖刀班”联系到镇畜牧服务中心的兽医李明见开展驻村帮扶,上门答疑解惑。
养猪头一回,李宗潮心里确实没有底,技术一时半会儿也速成不了,他又想到了村里的养殖大户李祖新和叶光权。
“李哥,猪圈的消毒要注意些什么?”“叶师傅,母猪的日常护理有哪些要求啊?”李宗潮也常向两人讨教。李宗潮为人老实,干事踏实,爱钻研,两位养殖大户也毫无保留地传授,隔三差五上门了解李宗潮的养殖情况,手把手教他日常消毒和管理。
“慢慢扩大养殖规模,最终目标养100多头,行情好的话,收入可不比打工差。”李宗潮憧憬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