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最穷村使劲刨穷根
2020-04-10 09:0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黄 炼 阳景刚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大山深处,胜利村施工队正在修建家庭水柜。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边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挂牌督战的贫困县。胜利村位于大化县雅龙乡西部,多年来发展滞后,2017年这里的贫困发生率仍高达93.44%,曾经是广西最穷的村。

  如今,穷村庄在悄然发生改变。标准化旱藕粉丝加工厂内,十几名瑶族同胞正在车间里分拣、扎把、包装;扶贫养殖场里,肉牛不停地反刍着食物;新修的屯级路上,不时有摩托车飞驰而过……胜利村正发起战贫总攻。

  驻村第一书记王晖2018年3月从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派驻到胜利村,走访一个月后将家底摸得清清楚楚:全村42个村民小组、108个自然屯、1342户、6191人,瑶族人口占90%以上,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山多地少,资源奇缺,村里难得有考上的大中专学生也都奔着大城市去了。如何摆脱贫困?胜利村从破解“增收难”、破除“等靠要”、挖断“穷根根”入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逐屯逐户研判,因地制宜,攻克贫穷壁垒。

  “要走上富裕之路,必须有产业支撑。”王晖带领村干部们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利用纯天然环境下种植的旱藕加工粉丝,晶莹剔透、柔韧耐煮的粉丝,很快获得市场好评。接着,王晖对接实体采购商,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并联系电商销售平台,将旱藕粉丝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胜利村产业项目有9个,肉牛存栏182头、七百弄鸡存栏2500羽、竹鼠存栏300只、豪猪存栏110头、旱藕350亩、旱藕粉丝加工厂1座……加上贫困户自身发展的种植养殖项目,产业覆盖率达93%。

  通过引进碧桂园集团等社会帮扶力量,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村里的弄代肉牛扶贫养殖场,去年底出栏44头利木赞肉牛,由公司按协议价回收,入股的109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

  通过实施“粮改饲”项目,贫困户班岸家种植牧草1亩,每年2月种植牧草后,全家外出务工,1亩土地的年收益由原来的700元提高到1750元左右。

  说起生活的变化,村民蒙成祥一脸幸福:“感谢党的富民政策,现在每年能收入‘三金’。”他指的“三金”是流转土地的租金,在村里企业打工的薪金,以及入股养殖场的分红股金。前些年,一直在外打工的蒙成祥照顾不了家里,这两年,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在大化县拿银安置区,胜利村弄力屯贫困户韦标一家11口人居住在一套218.98平方米的大房子里。2019年,韦标举家从大山里的老家搬到县城安置区,“做梦都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政府还帮我们解决了前3个月的生活费,每人每月补了300块钱。”韦标说。2016年至2019年,胜利村共实施危房改造494户,易地扶贫搬迁164户856人,搬迁户已安排就业164户240人,实现搬迁户“一户一人”稳定就业。

  水荒是胜利村千百年来的难题。为了解决群众饮水安全,胜利村多措并举,全力“破水荒”。

  面对时间紧迫、人工紧缺、成本高等问题,胜利村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组建扶贫项目工程队,对没有能力自建水柜的家庭实施代建。2016年至2019年,胜利村计划建设家庭水柜560座,现已竣工538座,在建22座,2020年上半年将全部竣工。胜利村弄王屯的韦有才加入施工队后,每月收入三四千元,劳务施工队队员平均月薪3500元。

  “2019年,胜利村实现443户244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了36.32%。”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韦川宇见证了脱贫攻坚以来村里发生的变化。过去的胜利村太偏太远太穷,许多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现在,村里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房越住越好,路越修越畅,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美……村民又陆陆续续回来了,他们将携手努力,彻底甩掉贫穷的帽子。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