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区着力推进产销对接,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2019-01-14 17:25:00  来源:贵州日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寒冬时节,平坝区处处火热。

  绿油油蔬菜园里,村民忙着采收、装车,运往省内外的超市、农贸批发市场,一辆辆货车来往于基地与市场之间,一派繁忙景象。

  刚卖完辣椒,乐平镇大屯村村民吴远兴就在田里重新栽种了白菜。他乐呵呵地说:“有公司收购,辣椒已经全部卖完了。现在换种白菜,过1个多月就可以采收了。只要种得出来,就不愁销路!”

  过去,吴远兴守着7亩地,种植玉米和水稻,吃饭没问题,粮食也有节余,但就是没有余钱。看到村里的种植大户发展蔬菜,收获颇丰,他也心动了。第一年种蔬菜,政府成立的平台公司便前来收购,销往珠三角地区。同时,公司还跟他承诺,种植多少,就收购多少。这让吴远兴吃下了“定心丸”,不仅将自家的7亩地全部改种蔬菜,还流转了7亩地。他算了一笔账:“以前一亩地种植苞谷,辛辛苦苦一年才赚三四百元。种蔬菜就不一样了,一亩地可以一年种两三茬。收成好,一亩地纯利润六七千元没问题。今年我种了14亩土地,算下来可以赚10多万元,日子越来越安逸了。”

  正如吴远兴一样,大屯村家家户户种植蔬菜。村主任朱勤龙介绍:“几年前,村民的思想观念就转变了。大家都晓得种玉米挣不了钱,改种蔬菜等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如今,大屯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年攀高,已达到9800元。

  依托公司稳定的销售渠道,市场意识较强的大屯村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眼下,看到食用菌经济效益比蔬菜还高,村民们又行动起来了。

  通过平坝区招商引资,由福建引进的企业正在大屯村发展食用菌产业。据介绍,该项目在平坝区建设了6个种植基地,共522个大棚,采取“政府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运营。“政府平台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技术培训和销售,合作社进行日常管理和协调。”项目负责人彭时产说:“一个大棚可以摆放6000个菌棒,每个菌棒的成本3元左右,可产菌1.5斤,按每斤4元的市场价格计算,一个菌棒可以产生3元的利润,一个大棚可产生18000元利润。”

  通过政府平台和公司合作,利用福建企业广泛的客户资源,当地的食用菌直接销往全国各地的超市。目前,已有3个基地已经出菇,预计6个基地全部投产后,产值可达3000万元,将带动500多户农户共同致富。

  去年以来,平坝区加速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聚焦产销对接的重点和难点,采取“龙头企业+N”模式,解决了农户“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问题。同时,加快市场建设和培育。去年5月,投资5000万元的平坝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投入运营,辣椒、大葱、茄子、黄瓜等各类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长三角、珠三角及重庆、武汉等城市,目前销量达到23000多吨。随着市场的成功营运,该区的35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8个家庭农场和30余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聚指成拳,“抱团”出山,直接对接省内外市场,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和销售渠道。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