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心”第一书记“老转”绽开幸福花
2020-05-09 14:5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田海堂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瞧,一年四季总能看到一个身材魁梧而又笔直的中年汉子,满脸的刚毅,声音宏亮,雷厉风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一个敢作敢为、生命里镌刻着从戎痕迹的硬角色。整日奔波在田间地头、冷棚暖棚,走村入户、访贫问苦,调查研究、问计于党群的身影,一个有二十年军龄的转业军人”——大荔县许庄镇柳池村第一书记老转。

  母亲为啥来到“扶贫村”?成长中感悟初心

  “我到高速路口了,离你哪不远,不忙的话,你就来接我一下。”听到母亲的话,我愣了一下,惊异中连说几个,好!好!我这就来。挂了电话,赶紧用高德地图搜索了一下,高速口距离我驻村的地方还有70多公里。

  联系好车,给母亲说,“您先到附近的小卖部避避风,我一个小时左右到。”

  一路上,老转在想,母亲坐了近9个小时的长途汽车从老家来,她将近70岁的身体能否吃的消,想不到美丽的谎言让母亲受累了!暗暗责怪自己:“由于前一段时间电话中聊到我扶贫的地方交通是否方便,我说,我们扶贫的村可方便了,四通八达,距高铁站和国道及高速路都不远,让母亲放心……这才导致今天母亲自己没提前说一下就赶来了。”

  随着车辆的疾速前进,母亲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老转说:“从记事起,母亲身体原因经常服药,为了把我们姊妹几个拉扯长大,既要还清就医时欠的债,还要为我们几个的学费揪心,母亲就像‘陀螺’一样,不分昼夜地运转着,白天在生产队干一天的活,夜晚在煤油灯下纳鞋底做鞋子,还要照顾小弟和小妹,而她每天的睡眠,经常只有三四个小时。那时候,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咱不能让人家看不起,穷人家的孩子要早当家……”

  “就在当年的寒冬,我怀着自责、报恩之心,同许多怀揣梦想的青年一样,一心要到军营干出个样子来。最终,应征入伍来到兰州某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警卫战士。从体能到技能训练,从警卫条例学习到三大条令运用,抓住点滴时间苦练真学真用,条令法规考试、体技能考核名列前茅,同年兵中第一个入党、第一次被评为优秀士兵、第一次在《空军报》出现了我的名字,第一次用方言在所里演讲获得名次,当年作为被连队推荐报考军校的唯一一个学员苗子参加军考辅导班。苍天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忐忑中终于拿到了军校录取通知书,毕业后提干留校。”

  既然选择远方,就要风雨兼程,老转带着家人的期待和必须有所作为的决心,经过二十年的摸爬滚打,完成了从战士到学员、医生到干事、指导员到队长、管理组长到纪检干事的蜕变。于2018年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足迹积极主动深入基层,“走心”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亲身感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脉搏。

  和母亲在村里的“网红林”——柳池村银杏林留念

  “驻村后,我这个第一书记还真是忙的“脚打后脑勺”,再也没有心思去考虑休假的事,这不,母亲思子心切,自己乘座大巴车来了。”老转自豪地说。

  老转有个深明大义的家庭和伟大的母亲。作为孝顺的长子,作为争气的丈夫,作为有责任和义务的爸爸,他深得一家老小的喜爱。驻村扶贫,深深牵动着豫东平原和关中两个家庭三代人的心。然而,作为人子、人夫、人父、人兄的老转,又何尝不牵挂家中的老少亲人?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履行一个共产党人和第一书记的职责。

  当时,正赶上扶贫任务攻坚期,各类检查考核比较集中,母亲就住在村上,白天母亲和他一起走访,晚上帮母亲洗洗脚,听母亲讲讲小时候的趣事,感觉累并快乐着。他的母亲说,“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当干部要给老百姓办实事……”“这600多天的驻村经历,让我深刻体悟到了母亲话语的涵义,找回了童年,感悟了初心。”老转充满深情地说。

  如何读懂农村这本书?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

  2018年夏,当车子开进渭南市大荔县柳池村时,刚刚到任的老转既兴奋又很矛盾:村集体经济是零,村“两委”班子都是刚上来的,党员群众都眼巴巴地等着奔小康呢,这贫咋扶?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老转就和工作队主动到村里的巷道溜湾,村里的干部群众都持着一种观望的心态,特别是老百姓,说什么的都有。“你看,这村上又换了一茬驻村干部,也是来“镀金”的,能干出点啥嘛,还不是到点就走了……”几个村民嘀咕着。

  “叔,你们最近在忙点啥,地里收成怎么样?”老转搭话问。

  “你就是新来的第一书记,准备干多长时间,打算为村里干点啥事,能要来多少钱,能为光棍汉解决娶婆娘的问题不……一连串的问题还真是让我淬不及防。”老转哈哈一笑,就谝上了。

  “咱这个村看样子发展不错,几乎家家户户门前有小车,房子前后两居院这这么气派,规划这么整洁,还能取不来婆娘?”

  “唉,别提了,这都是在撑门面,要知道,在咱这地方,后生们要娶个婆娘花多少钱是后面的事,前提是必须有车有房才有人帮你张罗,所以嘛,有的家庭即便借钱也要买辆车子来撑撑门面。”乡党说。

  “除了在外打工,咱村的人现在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收入?嗯,可听说咱们村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农家乐、杂果、旅游为主的富裕村,这一年到头,应该收入不少吧?”

  走访贫困户

  “嚒嘛哒,前几年农家乐还比较红火,现在也不行了,杂果呢因为连续三年受老天爷影响,收到的果子卖不上价钱,基本都是保本的;旅游呢没有看点,来了了转一圈人都走了,留不住人就没得人来吃饭,就不用法挣钱啦。再说了,就这么半死不活的在村里呆着,还不如进城打点零工挣钱来得快。就拿现在这工价来说吧,到城里打一天工,至少能挣百儿八十的。”乡党七嘴八舌地说道。

  来到贫困户老王家,“这村里这几年发展咋样,主要收入靠什么,扶贫产业园搞的好不好,扶贫政策落实没落实。”我随口问了问。

  “唉,别提了,真是没啥变化,扶贫政策确实好,危房改造、看病报销、生态补偿等等这些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村里缺乏能挣钱的行业,“一村一品”特色不明显,杂果也没行成规模,就见不着钱了……”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村干部愿意带着大家一起干的劲头不足,私心有点重,影响村里发展……”老王是满肚子苦水往外倒。

  “当干部要是没有点牺牲精神就不要当干部,干部是干事的,要不然还叫啥干部?不能见利就上,没利就不干,要有点公德心,全村利益面前要一视同仁,不然村民谁还服你,更别说你开展工作了。”老王接着说。

  “就是这个理,回头来村部谝谝。”老转乘机发出邀请。

  “嘹着咧!”老王爽快地回答。

  晚上,老转躺在村部的硬板床上“烙起了饼”,想想白天村民所提及的问题,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这个第一书记担子还真不轻,没有三板斧的功夫,弄不好就会灰头土脸卷铺盖走人了,这头三脚还真是不好踢呀!

  “空壳村”集体经济咋发展?党建引领是关键

  2018年夏,当车子开进渭南市大荔县柳池村时,刚刚到任的老转心情很复杂:村集体经济是零,村“两委”班子都是刚上来的,党员群众都眼巴巴地等着奔小康呢,这贫咋扶?

  村里需要花钱的地方比比皆是,但哪些问题最迫切,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老转一片茫然。“如果只是逢年过节送点米面油,修修补补路面等等,不彻底解决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问题,我这个第一书记就失职了。”

  党的培养,军旅二十年的锤炼,领头雁的位置,责任和使命驱使着老转决心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来,让父老乡亲口袋早日鼓起来,实现乡村更美、产业更旺、经济更强。

  调研中,老转有意留心每个干部和村民的想法。要治贫,先知贫。在多种诉求中找到交集,才能寻得贫困的根源所在。

  面对村里的这种现状,首先就想了第一书记的职责,抓班子统思想,抓经济强产业……于是,老转和村支书、村主任碰头后,召开了入村后的第一次支委会,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随后,趁热打铁,及时组织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对村里账务进行梳理,对村集体产权进行明晰,做到村务党务公开,对个别干部进行批评教育,理顺了全村人的心气,村民思想有了新的变化。

  召开 村“两委”干部会

  初战告捷,乘胜追击,也使柳池村党组织焕发出旺盛的战斗力,村“两委”干部干劲十足,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村民谝的都是“致富经”,侃的都是就业创收、产业如何旺、集体经济怎么强等等。在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上,引进项目3个120余万元,帮助村民销售杂果200余件,协调派出单位直接投入钱物折合人民币13万元,培训解决低收入农户就业200余人;流转土地150余亩,调整杂果产业种植100余亩;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中,举办重阳节孝老爱亲“好婆娘”“好婆婆”活动,对30余名村民代表进行表彰,自费4000余元购买药品、防疫用品、营养品等帮助贫困户,化解纠纷矛盾10件;在服务改善民生上,帮助实施危房改造8户,整理排碱渠500米,通村路修缮1000米,完成村庄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实施煤改清洁能源200余户、改厕200余户,整修养殖场10000多平方米等。2019年柳池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国家森林乡村。

  守得孤寂方见光明,苦尽甘来拔开云雾见明月。如今环境好了,参观调研学习的团队、慕名而来的游客一波接着一波来到柳池,以聚贤庄为龙头的农家乐游客爆棚,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品‘九品十三花’美食,体验农耕文化,留得住乡愁”成为村民的口头禅。村里“聚贤庄”为龙头的农家乐不仅当年创收达500余万元,还带动小户农家乐年收入达15万元左右。

  冬枣棚里你能看到挎个黑色军用包的中年汉子,那是老转在和枣农交流掐芽、施肥、滴灌等冬枣种植管理技术,乡村田间小道上步履匆匆是老转奔波入户走访庭院种植产业、农家乐经营之道……天天都在扶贫、学习调研的大道上丈量着同州大地这片热土,感受泥土气息的芳香。经过村民家门口,二组的蔡奶奶喊:“这孩子,中午来这给你下碗饺子!”三组的李姨说:“你今儿又帮谁家办事去了?”一组的张姨老远就过来拉住手不放:“今天说啥也得吃点我做的菜盒子。”这是村民不知不觉中将我这个第一书记当成“村里人”啦,一点不见外。

  驻村的这些日子里,说起柳池村的贫困户,老转不仅仅是对贫困户家里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制约村里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搞清楚了。

  调研杂果产业

  “是人都要面子,越是在贫穷的时候,就越需要别人来拉他一把,要帮的顺势顺心,就是好事要办到村民的心坎上。”老转真诚地说。

  改善农村住房环境不仅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场全民参与脱贫攻坚的持久战。一直以来,老转在“三排查三清零”行动中,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的主要措施之一,扎实有效地做好3户危房改造工作,村民满意度爆棚。贫困户何张娟:“以前住的房子不是很稳固,县镇住建部门将我家房记评估为C级改造,村里面就将我们家纳入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老转书记不光帮我们申请了低保,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还帮助小孩就业联系不少务工单位,现在吃穿住都不愁了。今后,我们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生活过得更好。”

  事实证明,驻村只要带着责任和情感,牢记初心使命,把农村当战场,把脱贫当堡垒,把扶贫当事业,就没有当过兵的人攻不克、干不好,解决不了的问题。从刚来时候的“一张白纸”,日积月累靠着一双“铁脚板”为贫困群众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感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宗旨理念,在加强党建、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和乡村治理中助力乡村振兴,于柴米油盐、婆婆妈妈小事中找到个人价值与党性意识结合点,体会“担当者最幸福、奋进者最快乐”的甜蜜。老转深有体会地说。

责编:车婧